返回
列表
上一篇
文章
下一篇
文章
服务外包的区位选择理论
发布时间:2024.12.30 15:28:00
分享到:

根据英国著名教授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承包商的区位优势主要来自地理位置和聚集效应以及东道国政府的政策吸引。传统的国际经济理论在讨论分工的时候,共同假定不考虑运输的成本,但是考虑到时间成本,则地理位置这种无形的“运输成本”就值得关注,例如时差的区别。时差的区别在“后台办公室”的服务外包中特别重要,目前印度的70%的软件外包来自于美国。由于印度和美国的时差为十几个小时左右,这样美国银行就可以利用时间差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聚集效应在吸引服务外包中的作用在于其提供了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配套设施。目前在印度拥有五大软件园,不少的跨国公司在那里建立了咨询公司,例如微软和HCL、INFOSYS技术公司、TATA咨询公司、SATYAM计算机服务公司以及WIPRO技术公司等18家公司在印度建立了战略联盟为当地的软件公司提供服务。而东道国的政策则反映罗勒政府对该行业的态度,有政策的支持说明属鼓励类产业,发包商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而且政策可以降低成本。综上理论所述,笔者认为利益是实现服务外包的源动力,而利益的构成因数是综合性的,既有直接影响外包的由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带来直接费用的降低,也有市场因数带来的资源的整合,还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位置以及政府创造的发展环境因数。因此,宁波要发展服务外包既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更要从比较优势出发系统考虑发展战略问题。 第四篇 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在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中,印度软件业的发展是一个亮点。印度软件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建设于70年代,成长于80年代。印度软件产业的起步,主要得益于曾担任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主席,被尊称为“印度软件之父”的柯理和获得193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拉曼教授。60年代,柯理凭着自己的远见和魄力,为闭塞的印度引进了信息科技。80年代中期,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家和印度政府的决策者开始意识到在印度发展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潜力和优势。印度政府也在1986年及时出台了第一个“软件发展政策”,使印度的软件业很快起步。印度的第一批软件企业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开发与服务能力和开展国际业务的经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发展,跨国公司纷纷将核心业务剥离出来,通过外包方式交给专业的公司完成。印度抓住“千年虫”问题、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以及欧元诞生三大历史发展机遇,在TATA和WIPRO等一批成功的企业的带动之下,实现了软件业持续快速的增长。据统计资料显示,仅消除“千年虫”一项,印度就获得了2514亿美元的收益。这初步奠定了印度在国际软件市场的地位,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进入21世纪,印度软件业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增长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典范。据世界银行对软件出口国家能力的评估报告,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数名列世界第一。在全球按客户要求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市场上,印度占据18.5%的份额,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生产国。近年来,印度软件出口迅速增长,在2005年达到236亿美元。此外,印度业务流程外包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国际BPO业务最大的承包国,其BPO业务出口额在2005年达到50亿美元。

1735542820187.jpg


留言反馈
企业名称
所在区域
姓名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问题描述
上传图片